热点排行
    边缘云论坛»论坛 云计算 GPU云主机 查看内容

    0 评论

    0 收藏

    分享

    无声专辑《Is This What We Want?》发布!英国AI训练与版权保护的激烈碰撞!

    近日,英国拟修改版权法以促进本国AI领域加速发展,根据新倡议,开发者将能够在未经许可或支付费用的情况下,使用互联网上艺术家的作品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,除非创作者主动选择“退出”。这样的行为遭到了众多音乐艺术家联名反对,当地时间2月25日,1000名英国音乐家联合发布一张名为《Is This What We Want?》的无声专辑,用空荡荡的工作室和演出场所声音,表达“无声的抗议”。


    参与该专辑创作的艺术家包括凯特·布什、伊莫金·希普、马克斯·里希特等知名音乐家‌,目前已在全球音乐流媒体平台同步发行,国内用户可以在网易云听。每首歌的标题拼凑成一句完整的话,"The British government must not legalise music theft to benefit AI companies"(英国政府禁止将音乐盗窃合法化为AI公司谋利)。

    英国拟修改版权法引发的争议,暴露了人工智能时代最突出的矛盾之一,版权保护和模型训练如何平衡?

    回溯OpenAI与纽约时报的版权争议,ChatGPT训练数据中的"幽灵文本"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:AI的智慧建立在无数未被标注(未经授权)的创作碎片之上。

    伦敦艺术大学的研究显示,80%的视觉艺术家作品已被AI模型"消化",但只有2%获得过补偿,这种系统性掠夺正在摧毁创作生态。


   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平衡获取模型训练数据和保护人类艺术创作,这二者之间的关系?

    英国政府要求创作者的未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无条件让步的想法,折射出危险的信号:将艺术作品视为"数据矿藏",把创作行为降维成生产要素。这种不对等的关系,将使人类创作者备受打击。

    更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许藏在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中。设想建立一个全球创作者数据库,AI公司按使用量自动支付微版权费;开发"创作DNA检测系统",精准追溯AI作品中的灵感来源;推动"人机协作认证"体系,让艺术家从AI衍生作品中持续获益。

    相信大家都更期待未来人工智能和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,而不必是零和游戏。

    转机已经出现,据了解日本已试行"AI创作标记法",加拿大建立创作者补偿基金,这些探索证明,科技与艺术是可以朝着共赢发展的。

    以上是今日算力云内容分享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!
    回复

    举报

    全部回复
    暂无回帖,快来参与回复吧